若您正處於家庭溝通困境,此篇文章提供您軟性而有效的方式,解析常見的溝通挫折,幫助您換位思考,達成與家人溝通的目標。
在一般家庭裡,父母因社會經驗較子女多,在子女在面對人生各種階段時,父母常耳提面命所謂該做的正確選擇。
常見的話語包含:”選擇 O科系比較有前(錢)途,以後才不會餓死”, “鐵飯碗比較好,XO薪水比較穩定,這樣我才不用為你操心!“
面對父母的期待與要求,我們既無法忤逆,又不知該如何溝通。要如何才能讓父母支持(或至少不反對)心中的目標呢?
與父母做一樣的事,才叫成功?
分享一個我自身的故事。
我的父親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,他因幼時生活窮困,幾乎是憑一己之力,才讓自己的人生翻身。經過兒時的窮困,父親從小就不斷灌輸我,成就自己一翻大事業的重要性。
在他的信念裡,我們的人生目標必須營事業有成。也因此,從小有如他的翻版的我,被殷勤盼望著有朝一日,能接手他的公司。
我是父親的翻版
在父親的潛移默化下,我的確在初入社會時,以他為職捱規劃的榜樣。在大學時期,我期許自己能 35 歲退休(想青出於藍)。我開始對房地產投資起了濃厚的興趣,但因此事與家庭期許不同。不善於表達,也不想節外生枝下,我只敢自己偷偷探索。
我沒有錢,身邊也沒有相關人脈和資源,全靠自己翻書學習,直到做了三、四年,有些成績才敢讓家人知道我在經營房地產投資。
摸索期間,當然犯過不少錯。 初期大學剛畢業時,父母下了最後通牒:要是一年內養不活自己,就馬上回台灣。 那段日子一個人在海外,蠟燭兩頭燒,也曾感到又焦慮又孤單,至今都印象深刻。
人生志向 vs 家庭的期待
最後我開創出自己的房地產事業,長期的溝通過程,幫助我克服人生志向與家庭的期待的不同。這些寶貴經驗,讓我能成為許多人的事業顧問和人生引導師。
請允我分享父母難以放手的幾個重要原因。讓我們一起透過理解,與家人建立愛的溝通方式。
父母難以放手的原因
1. “ 我是為你好 ”
父母常將自身經驗投射到孩子上。一方面,我們是無限的可能性,可以『像他們一樣』或超越他們,達成某些成就,但『不要跟他們一樣』步上後塵,犯相同的錯。
因此父母耳提面命,軟硬兼施,甚至情緒勒索孩子,必須照著他們的指示走。但我們必須知道,兩者都出自於愛。
父母不會對一個不相干的路人耳提面命,是吧?
在父母的觀點裡,他們的事實,在他們眼裡當然是對的。
不管父母的表達和溝通的方式,我們應該學會聽到話語底下的含義,那些沒說出口的話。
父母的期盼雖然是主觀定義,但這些制約,表層底下的含義是怕我們跌倒受傷。
💡父母的期盼往往出自於愛,指引他們所知的路,不讓我們重蹈覆轍。
2. “放手等於失去”
父母的支配欲,是照顧者的自然演化。
父母出於愛而產生某種保護欲。
照顧一個幼苗長大,保護和干涉是一種習慣。隨著我們茁壯,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漸漸消失,我們不再願意接受他們的『保護』,甚至一昧想闖自己的路。
孩子不再需要被保護,父母的真正感受是失去依靠。
想像我們養了植物,從一顆種子養到一棵樹。有一天它竟然離開後院,走路到其他公園豎立。雖然樹因此過得更好,但我們會有某種失落感,是吧? 畢竟照顧著沒多年了。
理解了父母的情感需求
溝通時,與對立思考想改變對方,不妨先試著-
💡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愛,和感同身受的理解。
若能體會父母深處的情感需求,在提出自己的想法時,可技巧性的,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在乎和愛,讓他們感到被依賴。參考以『尊重他們想法』的觀點開啟溝通。
例如:
關於您常耳提面命的事… 我最近很認真的思考,想把心裡的話跟您們分享,一起參與我的內心世界。也再聽聽你們的意見...
記得,不管他們如何回應,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。分享完後,不管你是否認同,記得告訴他們:謝謝您的反饋和意見。我會多做參考。
💡小提醒
請別急於一時要家人完全改觀 當我們自己有不同想法時,也不會因父母一句話而大轉彎,不是嗎?
因此,記得感同身受,多給彼此適應的時間。
溝通是一個過程,不是一個任務。
– cc
如何讓父母支持你的決定,擺脫家庭問題?
步驟一:徹底了解雙方的心態和立場
💡與父母溝通前,我們必須做足功課。確定自己對於『目標的渴望度』。多方面了解父母的觀點。
不妨參考以下步驟:
- 父母為何會否決?列舉因素。
- 針對這些因素,列下自己認同,中立,不認同的原因。
- 針對家人不認同的原因:比照自己的觀點,可否在『看似對立』中,找到本質的共通性?
- 坦承提問:我是否真的『不論如何』都想要達成自己的夢想? 我堅持的原因
💡請別小看這個小功課 💡
以上的釐清,可以為您聚焦溝通內容: “ 謝謝您一直為我衡量,為我好。我知道您為何會擔心,因為(#1...) 我也認同(#2....)。關於其中的(#3),我想與您分享我為堅持目標的原因(#4)。”
與父母溝通最大的要點,是能清楚傳遞以下重點:
- 你懂父母要什麼 (情緒面)
- 你不是要反抗他 (理性面)
- 你更不是要丟棄他 (你們同陣線)非對立
- 你有徹底為自己想過 (你做足了功課)
- 你想堅持的理由 (你很堅定,而且充滿能量)
在期待父母能理解你時,我們也要開放性的反思:「我真的足夠了解父母嗎?還是我只希望他們能懂我,而我卻不願意理解他們?」
我們也必須誠實地檢視自己的決心。
💡多數時候,人生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,是我們自己。
當自己不夠堅定時,很難以使人信服。一下就被看穿了。
推薦延伸閱讀:如何愛自己?讓自己的內在聲音大過其他人
步驟二:以愛為前提的表達
在與家人敘述自身的需求時,要盡力表達出我們的愛,放大同理心和共通點。以旁觀者的方式,軟性敘述自身的需求。
例如:
“我理解您的期盼/反對是為我好 (我理解您的立場)。
“我想實現的目標,雖然看似有些不同(但共通點是…)
其他敘述範例:
- 你們希望我好,我也是(我們同陣線)
- 請給我一些發揮的空間,讓我試著做做看。(軟性提出自身需求)
- 或許我會失敗,但至少我不會後悔。(並到新的人生體驗)
- 或許我會成功,我相信您也會為我而開心。(認同你的理由)
- 謝謝你們的支持!(先謝謝再說!)
面對強勢的反對
我們依舊可以試著表達愛,讓家人知道你了解他們的用意、善意,和你想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的原因。
如果選擇離開家
您可以試著表達,你的離開不是因為不愛家人 (沒有遺棄他們),而是需要努力照顧好自己,才能有能力照顧好家人。(因為愛才片刻離開)
請給我一段時間。謝謝你們的諒解和支持!
每個家庭結構和氛圍都不同,溝通上很難用同一套方法,但表達愛是通用的。
的時刻。
推薦延伸閱讀:掌握愛自己的方法。愛自己不是自私,是大愛
結語:溝通愛能促進家庭和睦
透過分享父母的內心觀點,我們學習以同理心,以愛為出發點的溝通原則,幫助傳達彼此內心感受。將溝通內容有計畫性的,軟性的傳達,透過時間讓彼此適應。父母將能從不理解到支持,邁向您真正想追求的人生志向。
這是一條漫長的路。您需要聽見並壯大內心的聲音,並肯定自己。歡迎先於網站底部訂閱千萬靈魂,未來有相關工具包上線時將第一時間與你分享,幫助您找回自身力量,持續用愛實現自我。
誠心祝福千萬個靈魂。
補充資料
參考資料1:情緒勒索 : 遇到利用恐懼、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, 該怎麼辦?
參考資料2:都是為你好,難道我會害你嗎?揭開父母情緒勒索